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2020第五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获奖人员介绍

  • 存济医学院
  • 日期:2020-12-20
  • 8711

【国际合作奖】

Robert C. Gallo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研究所所长

罗伯特•加罗(Robert C. Gallo)博士,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学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自1996年以来一直担任该研究所的所长及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同时,他还是Gudelsky的特聘医学教授和全球病毒网络中心(GVN)的联合创始人及国际科学顾问。他曾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的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工作,并在1976年与同事共同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2曾是第一细 胞因子(即信使分子,它可以帮助细胞交流并改变彼此的功能);经证实,它对免疫学和全部人类逆转录病毒的发现具有重要作用。后来,随着I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 (HTLV-1)的发现,加罗博士与同事们开创了人类逆转录病毒学的先河,并与日本研究员共同证实I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可以引发一种特殊的人类白血病。一年后,他和他的团队发现了II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2)。加罗博士和同事们还共同独立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并首次证实了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AIDS)的致病源。 此外,他们还开发了能够拯救生命的艾滋病毒血液检测。1986年,加罗博士和同事们发现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这是人类在25年来发现的第一种新型疱疹病毒。1995年,他们发现了第一个艾滋病病毒内源性抑制因子,即某些β-趋化因子。以上发现帮助他们找到了艾滋病病毒的共受体CCR5,并为艾滋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成就奖】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教授

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首创脑血管病治疗的CHANCE新方法,突破了国际指南禁区,成为此类脑血管病治疗的国际最高标准,研究成果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13年度国际医学领域 重大进展”和《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国际脑血管病领域年度八 大进展”,被世界卒中组织(WSO)主席Fisher教授评价为“近10年来脑血管病领域 三大里程碑式进展”之一;他创立脑血管病精准治疗新方案,研究成果入选Nature Reviews Neurology“脑血管病领域2016年度五大进展”;还研发成套质量改进新技术,降低复发致残却花费零增加。目前已在NEJM、JAMA、BMJ等发表SCI论文超过290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1500分,他引超过4300次。王拥军还入选“万人计划” 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学者”等计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同时获得首批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田志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田志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历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医学中心主任。 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NK细胞与免疫治疗。创办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Cell Mol Immunol,执行主编)。以通讯作者 在Cell、Nat Immunol、Immunity、Cell Metabol、J Exp Med、J Clin Invest、Nat Commun、PNAS等发表SCI论文300余篇。2008和2019年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国际免疫学联盟(IUIS)执委,曾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

【创新突破奖】

毕玉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毕玉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病毒传播预警与致病机制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及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针对新型流感等病毒展开监测预警、遗传演化、致病和传播机制及生物安全综合防治策略研究。发 现新型H5N6取代H5N1成为我们家禽中的优势流行禽流感病毒(AIV);揭示了 H5N6 AIV基因起源进化和传播机制;探索了H5N6 AIV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规律及其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揭示了H7N9 AIV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的分子机制;阐明了 H7N9第5波疫情病例数激增的原因及公共卫生风险;鉴定了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 突变病毒(HP-H7N9)对人的感染,解释了HP-H7N9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H7N9低 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H7N9)的原因;在蝙蝠中发现一种新冠状病毒,为2019新 冠病毒的自然重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比较分析了新冠患者上呼吸道和粪便排泄 物的排毒规律,提出了粪便检测的重要性;建立了利用新冠病毒基因组研究超级传 播事件的方法,确定新冠流行早期就存在超级传播现象;阐明了新冠流行早期的全 球传播动力学,明确欧洲等地区未控制的跨国人口流动促成了疫情的大流行。研究 为新型流感等新发再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基础。2019年代表中国大陆竞选 亚太经合组织科学创新研究教育奖,获提名;荣获2019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 奖,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郭国骥

浙江大学教授

郭国骥,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加坡基因研究所。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入职浙江大学医 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郭国骥一直致力于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建立了微孔板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并在细胞图谱的绘制上有突出贡献;揭示了哺乳动物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转录水平从无序到有序的重要特征,以及哺乳动物成体非免疫细胞的普遍性免疫激活现象。其2017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2019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树兰医学青年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细胞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CSSCR干细胞青年研究员奖”等荣 誉;并在Nature, Cell, Cell Stem Cell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刘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刘军,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流感中心副主任,所长助理。 致力于在流感等病毒病的防控和病毒特异的细胞免疫研究。曾获全国卫生系统“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北医优秀校友”,团中央、人社部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一 等奖等。近年来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Nat Commun、Immunity、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埃博拉检测队队长等职先 后四次赴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刚果(金)进行埃博拉疫情的调研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2019年底至至今,先后赴武汉、绥芬河、哈尔滨、舒兰和北京新发地等现场开展新 冠疫情的现场防控工作。在武汉一线工作103天。

马鑫

江南大学教授

马鑫,江南大学教授,致力于解决心血管病诊疗的重大医学问题。其瓶颈包括对血管功能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认识不足。机体血管走行路线崎岖、分支/节段丰富、管壁细胞多样、病变部位有别,在血管分支/节段的细胞组成方面、血管病变的 细胞病理生理机制方面、血管病变进程的干预手段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近5年发表文章15篇,包括领域期刊如National Science Review(研究论文)、 Science Advances、Proc Natl Acad Sci USA、EMBO Mol Med、Hypertension 等,获得美国、欧洲、俄罗斯等专利授权和中国专利授权5项。上述研究以“A bridging approach against hypertension”为题获得EMBO molecular Medicine期 刊2017年11期的封面故事;获得Hypertension期刊编辑部撰写Editorial Commentary(编辑部评论),编辑部评论题为“Turning Dilatation to Constriction: Endothelial TRPV4 Matters”;获得F1000在“New Finding, Novel Drug Target”专栏亮点评述。

石磊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石磊,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疗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病与肝病的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新冠疫情期间,坚守临床一线,在王福生院士指导下参与完成世界首例重型患者尸检穿刺与病理报告,被WHO考察报告引用,他引3700次,对疫情防控起了重要作用。主动赴武汉,参与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科研攻关,开展干细胞治疗重型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建成了高质量研究队列。积极响应党的扶贫号召,主动参加援藏扶贫任务,巡诊 2000余公里,在藏东高原开展“乙肝母婴阻断工程”等新技术、新业务15项,救治藏族同胞1200余人。被评为“解放军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援藏优秀医务工作者”, 立三等功1次,嘉奖5次。

王磊

复旦大学教授

王磊,复旦大学教授,致力于人类生殖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利用医学遗传学手段及方法,寻找人类生殖疾病的致病基因,并利用细胞,动物模型对相关基因功能展开深入研究。发现了导致人类卵子、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的四种新遗传病, 10个新致病基因并揭示了部分基因的机制、探索了干预策略。自2011年以来,以通讯作者在N Engl J Med, Science Transl Med, Am J Hum Genet 等国际期刊上 发表多篇SCI论文。研究成果为患者的精确诊断及遗传咨询奠定了基础。获得国家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9)、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

王祥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祥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病毒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围绕重大传染性疾病直接相关的病毒全颗粒以及与中和性抗体、关键受体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展开研究,并基于结构开发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究。带领科研团队,参与重大传染性疾病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获得中组部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者通 讯身份在Science, Nature等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等,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和国内病毒学会议中作大会或分会报告。

肖俊宇

北京大学研究员

肖俊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北大清华联合中心研究 员,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实验室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手段研究与人体疾病密切相关的蛋白,在新型激酶、免疫球蛋白IgM和IgA、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分子机制方向取得原创贡献。以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身份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Science、Cell、Cell Research、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Life等。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积极投入教育教学,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郑昌学教学优秀奖、最受欢迎教师奖(沈同奖)等多个教学奖励。

严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研究员

严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围绕人类卵泡发育与及生育力维持机制开展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阐明了人类卵巢微环境细胞与生殖细胞互作的基因表达时空规律,揭示了影响卵泡体外发育的关键因素,研发出高效安全的生殖细胞冷冻保存技术支撑生育力保存与恢复体系构建,成功进行临床转化与技术成果转移,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创建中国新模式卵子库“OP-IVM卵子库”显 著改善不孕患者妊娠结局。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文章70篇,主译、主编英文专著共2部,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并转让企业生产,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 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朱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组结合单细胞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围绕造血系统开展研究,致力于解析细胞命运决定和谱系分化等过程中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的复杂调控网络。 已发表科研论文共计23篇,其中,作为(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和Bioinformatics等杂志发表论文共10篇。代表 性工作包括绘制人和小鼠血细胞图谱,开发单细胞方法并应用于人早期胚胎表观 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支持,获天津市‘131’第 一层次人才称号、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称号、青年拔尖项目支持。